close


就說我是勞碌命吧...

咳咳才好一點...體力才恢復一些...
晚上翻一下冰箱看到有一支白蘿蔔
烘焙材料櫃裡還有一包在來米粉...


於是就開始了今年的第一次年味...
蘿蔔糕去年我作了好幾次了
我一直都是用在來米粉的方式
今年得到了萍萍姐的遵循古法版的密笈...是用米磨的方式製作
只是一個晚上我一直在想什麼是在來米?什麼是蓬萊米?
不知道我家米桶裡的是哪一種米?
大家別笑,我還真弄不清楚...

星期五下午小孩學校裡要歲末親子活動...
我被趕鴨子上架要去示範作蘿蔔糕與發糕
看來這兩種米沒弄清楚,可能很難教小孩...
等我弄清楚了...再來作遵循古法版

蘿蔔糕真的超簡單...
唯一麻煩的就是白蘿蔔刨絲...


這不是超簡單的嗎...是阿!就是阿...所以作蘿蔔糕真的超級簡單!
不過,說簡單..還是有人削到手拉..磨到皮的..
所以別怕浪費...我自認手腳笨拙...所以都剩下一大段頭就放棄不再削下去...

好了..削好一大盆了。大約700G的蘿蔔絲

先下鍋拌炒...

我會加一點油蔥..(聽說這種是客家版的)
撒點鹽調味...


然後加入水...大約是700CC煮到滾,關小火

另一頭,在來米粉500g,加入700CC的水調勻


(如果是遵循古法版,就是在來米加水去打成米漿,比例約為一杯米配一杯水)

然後把米漿拌入煮開的蘿蔔絲鍋中..攪拌均勻...有點膏狀糊狀關火...


然後,模具抹油..入模


大火蒸約四十分鐘..(我用SHARP蒸35分鐘)

完成囉...

如果喜歡港式的口味...在拌炒蘿蔔絲的過程中,可以隨意加入香腸丁,培根丁,臘肉丁,或者蝦米....
其他作法大致相同,真的不難喔...

以前娘家媽媽到了過年就是大忙人
香腸臘肉都自己作...當然蘿蔔糕年糕發糕...全部自己來...
娘家媽媽也不要我學,她總覺得在廚房裡沒什麼大學問拉,我應該去作更有意義的事...
當時我一直唸著媽媽幹嘛這麼忙阿,去買現成的就好了拉...
我媽都說自己做的不一樣拉,外頭賣的不一定好吃...
我記得那時我已經在工作還沒結婚,還是單身貴族的時期,
完全不能瞭解主婦在廚房裡忙進忙出的贏造一個家的年味的用心
現在自己也是媽媽了,不知不覺中也越來越像我媽...

農曆年越來越逼近..也向所有忙著過年的主婦們致敬...

【補:米的學問...蓬來米與在來米】

本來想偷懶看有沒有專家直接來指教...
結果...等了半天,沒有人來留言..我自己查囉!
下面是農委會的資料...

為了供應日本國內食米的需求,每年都從台灣進口大量稻米。但是日本人習慣吃較黏軟的粳米,對在來米不太適應,於是便引進日本品種(當時日本栽培品種均為粳米)在台灣栽培,直到民國15年才在台灣栽植成功。為了與日本當地生產的稻米有所區別,特別將在台灣生產的日本種米(粳米)取名為「蓬萊米」,即「來自蓬萊仙島的米」的意思。當時的「在來米」全都是「秈米」,「蓬萊米」都是「粳米」。然而,今天我們所吃的粳米,絕大多數都是由台灣自行育種的「本地米」,就意義上而言均屬「在來米」。所以所謂的「在來米」已經不再是「秈米」的代名詞,而「蓬萊米」也不能完全代表「粳米」了。其實「在來米」、「蓬萊米」只能算是日據時代的專有名詞,為了避免混淆,還是應該恢復「秈、粳」的稱呼較妥當。 到了一九二六年,日本人又引進另一種米在台灣種植,叫做蓬萊米。

為什麼叫蓬萊米?因為是蓬萊仙島出產的米,可以跟日本米做一個區分,再銷售到日本去。1976年,蓬萊米再進一步改良,就叫良質米。但不管是在來米還是蓬萊米,基本上都是地區性的說法。

如果從植物的屬別來做區分的話,米可分為秈米、粳米和糯米。糯米黏度比較高,通常用來做粽子、米糕等;秈米比較乾,在來米就屬於秈米,適合做米粉、蘿蔔糕或炒飯。粳米介於兩者之間,蓬萊米就屬於粳米。

看完了,有沒有懂阿?...
所以一般家裡的米桶裡的,台梗X號..應該是蓬萊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